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

●中文名稱: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

●英文名稱:

●批准時間:2099.7

●遺產種類:自然遺產

●遺產遴選標準: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C(III)(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bh19-1.jpg

世界文化遺產

2019年7月5日,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是中國第一個世界遺產系列申報項目,包括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四省。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其範圍主要包括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城市東台條子泥、高泥濕地公園。總面積188643公頃,一期所在的江蘇鹽城黃海濕地有超過680種脊椎動物和500多種無脊椎動物,包括415種鳥類。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後認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是陸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群落演變、發展的生態過程的突出代表;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最重要的自然棲息地,從科學和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瀕危物種棲息地。位於鹽城的一期位置最重要,面積最大、生態系統相對完整,是多種生態學過程交匯區域,對黃(渤)海生態系統具有全局影響,還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遷徙候鳥勺嘴鷸、小青腳鷸的存活依賴地,也是中國丹頂鶴的最大越冬地。

  作為中國第一個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的申遺成功體現了中國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和保護全球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的大國擔當。多年來,地處中國最繁榮的長三角地區的江蘇省鹽城市確立生態立市發展戰略,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讓出寶貴發展空間,為鳥類生存留下寧靜的棲息地,探索了一條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綠色發展的路徑。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也探索了在生態建設方面與國際組織有效協同,共同保護人類地球家園的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