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中文名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英文名稱: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批准時間:1987.12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準: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I)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西南48公里處,遺址的科學考察工作仍然在進行中。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中國猿人屬北京人的遺跡,他們大約生活在中更 新世時代,同時發現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0年到11000年的新人類的遺跡。周口店遺址不僅是有關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 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而且也闡明了人類進化的進程。 


●概況: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48公里房山區周口店村的龍骨山。這里地處山區和平原交接處,東南為華北大平原,西北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為石灰 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山上有一東西長約140米的天然洞穴,俗稱“猿人洞”。 1929年在此洞中首次發現古代人類遺存後被稱“周口店第一地點”。

   周口店遺址區是中國華北地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周口店第一地點――即“北京人”遺址。這一遺址是1921年由瑞典學者安特生首先發 現的,周口店最早發現的地點是第六地點,是瑞典科學家安特生於1918年發現的。 1921年安特生、美國古生物學家格蘭階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斯丹斯基,發現了周口店第一地點,同年發現了周口店第二地點。 1927年步達生將周口店發現的三枚人的牙齒正式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這一年是周口店正式遺址開始發掘,中國地質學家李捷參加發掘工作,並發現了周口店 第三和第四地點,瑞典古生物學家步林也是新地點的發現者,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五、七、八地點,找到了“北京人”第一個頭蓋骨,轟動了世界。同年將已 發現的地點,以“北京人”遺址為第一地點,其餘的依序編號及至第九地點。在二十號地點以前,包括山頂洞,或為裴文中領導下或為賈蘭坡領導下發現的。第二十 至二十四地點是在賈蘭坡領導下找到的。周口店遺址歷經80餘年時斷時續的發掘,科考工作目前仍在進行中。第一地點現已發掘了40餘米,但還不到洞內堆積的 一半。 “北京人”化石從第ll層至第3層均有發現,共出土骨頭6具、頭骨碎片12件、下頜骨15件、牙齒157枚、股骨7件、脛骨l件、肱骨3件、鎖骨和月骨各 1件以及一些頭骨和麵骨破片。這些“北京人”遺骨分屬40多個體。但絕大多數人化石,在珍珠港事變前後,下落不明。現存的第1地點的人化石,保存在我國的 有7枚牙齒、1段肱骨、脛骨1段、頂骨和枕骨各1件以及一具保存完好的下頜骨;1927年以前發現的三枚牙齒則在瑞典,由早期周口店工作的步林保管著。在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出土的猿人化石、石製品、哺乳動物化石種類數量之多以及用火遺蹟之豐富,都是同時代其它遺址所無法相比的。

在周口店第一地點發現用火遺跡,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提前了幾十萬年。遺址中發現有5個灰燼層、3處灰堆遺存以及大量的燒骨,灰燼層最厚處可達6米。這些遺跡表明北京人不僅懂得用火,而且會保存火種。

遺址中還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石製品,石器是“北京人”文化的主要代表,“北京人”創造了三種不同的打片方法,主要用砸擊法,生產出長20一30毫米的小石片; 常見長度為20―40毫米;工具分兩大類,第一類包括錘擊石鎚、砸擊石鎚和石鑽,第二類有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雕刻器、石錐和球形器。原料均來自於遺 址附近,石製品多為小型器,器型種類繁多,早期石器較粗大,砍砸器居重要地位。中期石器形制變小,尖刃器發展迅速。晚期石器更趨小型化,石錐是這一時期特 有的石器。

 

   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 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並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 據統計,68.2%死於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其早期為距今70~40萬年,中期為距今40~30萬年,晚期為距今30~20萬年。北京人 是屬於從古猿進化到智人的中間環節的原始人類,這一發現在生物學、歷史學和人類發展史研究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文化遺產價值:

   震驚中外的發現 

“北京人”的發現,為人類起源提供了大量的、富有說服力的證據。大量事實表明,“北京人”生活在距今50萬年前到20萬年前之間,是屬於從古猿進化到智人的中間環節的原始人類,這一發現在生物學、歷史學和人類發展史的研究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揭開人類歷史的序幕 

早在舊石器時代的初期,“北京人”已懂得選取岩石,製作石器,用它作為武器或原始的生產工具,在與大自然進行鬥爭中改造自己,表明“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原始的工具從事勞動,這是人和猿的根本區別所在。

 

  把人類用火的歷史又提前了幾十萬年

在“北京人”居住過的洞穴裡,發現厚度達4―6米、色彩鮮豔的灰燼,表明“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支配火、學會保存火種的方法,是人類由動物界跨入文明世界的重要標誌。

       為研究北京生態環境變遷史提供依據

通 過對“北京人”及其周圍自然環境的研究,表明50萬年前北京的地質地貌與現在基本相似,在丘陵山地上分佈有茂密的森林群落,其中棲息著種類豐富的動物種 群。但也曾出現過面積廣闊的草原和沙漠,其中有鴕鳥和駱駝棲息的遺跡,表明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北京曾出現過溫暖濕潤和寒冷乾燥的氣候狀況。

    北京人及其文化的發現與研究,解決了19世紀爪哇人發現以來圍繞科學界近半個世紀的“直立人”究竟是猿還是人的爭論。事實表明,在人類歷史的黎明時代,從 體質形態,文化性質到讓會組織等方面,的確有過“直立人”階段,他們是“南猿”的後代,也是以後出現的“智人”的祖先。 “直立人”處於從猿到人進化序列中重要的中間環節。到目前為止,“直立人”的典型形態仍然是以周口店北京人為準則,周口店遺址依然是世界同期古人類遺址中 材料最豐富、最系統、最有價值的一個。周口店遺址是當之無愧的人類遠古文化的寶庫。